劏房戶人均面積不足60平方呎 小童做功課「連一塊平面都無」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5/04 07:30

分享:

分享:

劏房擠迫,小童有時連做功課的空間都沒有。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葵青區現存約3,700個劏房單位,人均居所樓面面積中位數僅56.5平方呎。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成員丘梓蕙指,見過就讀小六的劏房兒童家中「沒有一塊平面」可以功課,必要時往往只可趴在床上閱讀,成績一直落後;也見過有家長因家裏空間不足,要兒子扔掉所有上學期課本,令兒子大感無奈,「要說服家長年末考試仍要考」。

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指,學習環境與成績難免互為影響,臨床所見家庭經濟環境較差的家庭,子女的自信心多少會較其他小朋友低落,她認為家長自身必須擁有良好價值觀,教導子女接受當下環境確實貧窮,但社區仍有很多資源和空間可善用,包括社區中心、圖書館和體育館等,

家長不要與子女在家中「困獸鬥」,適時要找社區支援,小朋友也同時學會在社區建立圈子,感受到友愛。

她又建議劏房家長可讓子女嘗試發展畫畫、手工藝等不需太多空間的興趣,透過創作表達感受,子女創作時家長也作休息,不用時刻處於精神繃緊狀態。

葵青區不單劏房戶居住面積細,區內遊樂場面積亦跑輸18區,小童人均只享用到一個6角磚大小面積;區內託兒服務亦見不足。關注團體促政府改善社區環境,包括重新開放已復修荒廢18年的葵涌公園。

劏房擠迫,小童有時連做功課的空間都沒有。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成員丘梓蕙指,統計處2016年數據顯示,葵青區有約3,700個劏房單位,當中不少家庭育有12歲以下兒童,小童們即使在居所以外尋找玩樂空間,區內遊樂場不單面積小,近4.5萬名小童人均只分到0.16平方米,遊樂場設施亦大多為長者而設,小朋友根本無意慾前往。

區內託兒服務亦不足,補習社輔導班每月索價需400至近千元,劏房戶家長難以負擔。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2017年獲賽馬會撥款開展「陽光計劃」,每周提供3日功課輔導班,每月學費約100元,丘指不少學童寧願在中心逗留至晚上才回家,冀政府撥款資助更多相關服務。

大聯盟指,面積比維園更大的葵涌公園至今已荒廢18年,期望當局盡快重新開放,釋出休憩空間。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年1月曾回覆立法會指,康文署一直按照機制推動葵涌公園籌劃工作,目標在2020至2021立法年度向立法會申請撥款,2021年底前展開工程。